可转债市场“退烧”:为何近期新债供给骤减?
曾几何时,可转债作为“攻守兼备”的投资利器,在A股市场风光无限,无论是打新还是二级市场交易都备受投资者追捧。然而,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,近期可转债市场的新券供给明显放缓,新债发行数量与规模大幅缩水,市场热度似乎悄然“退烧”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政策、市场、企业需
曾几何时,可转债作为“攻守兼备”的投资利器,在A股市场风光无限,无论是打新还是二级市场交易都备受投资者追捧。然而,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,近期可转债市场的新券供给明显放缓,新债发行数量与规模大幅缩水,市场热度似乎悄然“退烧”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政策、市场、企业需
◾8月27日转债市场出现类似7月14日/7月28日的调整,转债与正股日内一度出现较大程度背离,截至8月27日收盘,中证转债指数收于476.94,跌幅达2.82%,同期国证2000/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跌幅分别为2.01%/2.44%,而科创50指数上涨0.13%
周五指数微跌,两市成交量1.7万亿,转债等权指数则继续上涨了0.15%,整体情绪面还是比较高,上市的两只REIT都直接涨停,比预期涨幅还高了5%。
信号:短期均线向上穿越中长期均线,形成多头排列雏形。月线多头,才能维持股价中长期向上运行。
作为兼具债券与股票双重属性的金融工具,可转债凭借“进可攻、退可守”的独特优势,在资本市场中备受投资者青睐。今年以来,在正股市场行情回暖的带动下,可转债市场交易显著升温。截至6月6日,可转债市场成交额已超6万亿元,同比增长超28%。
简单解释一下,可转债是既有债性,又有股性。有债券的“防守盔甲”(固定收益),又有股票的“进攻武器”(转股获利机会)。